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人如其名的“好老师”
作者:文学院 陈奇
查看:85   

  约翰·杜尔说: “我很幸运早年遇到了很好的导师,当你有一个很棒的导师,你是无法回报他的,你回报他的唯一方法是成为下一代人的导师”。
  我的导师郝学华老师,人称 “好老师”。人如其名,脾气性格与称呼匹配绝佳。 “好老师”性情温和,儒雅沉稳,在待人接物中也是和气可亲。
  与他相识是在六年前,记忆颇深的便是当我考研复试失败调剂无门时,他伸出援助的手,将我拉进研究生的求学路。那是我在毕业季急切地探寻出口的黑暗中,抓住的一根强有力的稻草啊。他仿佛是那在月明星稀的浩瀚海洋中,将漂泊无依束手无措的我带上海岸的罗盘,让我临近海岸,落地生根。
  “好老师”是引领我探索知识的北极星,不是最闪亮,却是最持久。初入研究生大门,我对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的学习方法、内容甚感不安。以往我热爱文学,单纯出于对作品的热爱而在某部小说或者诗集中乐此不疲,以至于在极其懒散的本科时光里零零散散却又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形形色色的文学作品,杂而不精。于是,我依旧持着一股强烈的懵懂无知的孩童想看尽人生百态的求知欲来摸索研究生生活,却不懂得研究生专心致志的科研不同于本科毫无目的的探寻。第一次在郝老师办公室向他请教研究生学习路如何铺开时,他十分细致地介绍了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区别了研究生与本科的不同,并诚恳地表达了对我研究方向的尊重与支持。在得知我喜欢信息管理时,精心准备了与我专业相关的两本档案学书籍。郝老师办公室书架上的书籍,满目琳琅,目不暇接。他十分大方地将办公室钥匙交予我: “想看什么书便可以来拿什么书,看完记得还回来就好。”不仅如此,我毕业论文的相关书籍较少,他每次出差时也会留意当地知名图书馆或书店。有次郝老师把我喊去办公室,将包好的三本书给我,说这是他出差时 “搜”到的,希望对我有所帮助。在后来的后来,郝老师办公室书架上的以及他为我 “搜”到的书,的的确确指导了我的科研路,也极大地精彩了我的学习与业余生活。
  “好老师”是授人以渔的榜样渔者。详细的笔记与严密的逻辑,是郝老师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让我受益终生的能力与习惯。研究生第一节课上,郝老师便向我提出了一个要求: “每天一记”。无论是读书还是生活,只要心有感悟,便可记下。哪怕突然闪现的一丁点儿的想法,记下来总会有用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至于,我自进入研究生大门开始,直到现在,在阅读书籍或者参与活动后,事后的感悟必将在细致的笔记中表达出来。这是一种习惯,刚开始可能百般抵触,甚觉繁琐,中途也想放弃也想偷懒。但在郝老师定期的检查与激励中,这个习惯已慢慢养成。每日一记,仿佛水到渠成般,不记下来反而心有不安了。每每看到郝老师的七本笔记,总会令我为之一颤,顿生敬意。
  “好老师”是教会我如何既 “生”而“活”的 “活地图”。教研室的老师们集体编写教材,他会带着我;为师姐找工作提建议出谋略,他会带着我;教研室举办教职工晚会或聚餐,他会带着我……跟着这位负责细心的导师,我自然而然的学会了如何 “活”着。他不像迂腐的学者让学生在教室里心无旁骛地埋头读书,也不像活跃 “年轻”力争创新的老师让学生举办或参加一系列各种各样的比赛活动。他会说,聊城哪里的菜好吃、哪里的景好看、哪里的活动有意义;他会说,学院的借阅室和书库很少被人有效地利用,你大可以多去看看;他会说,周末你的自习室没有电,你大可以在我的办公室看书……每每上课时,他会让我总结近期所做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会让我计划下一周的学习生活。郝老师不仅是我学习的指明灯,也是我生活的鉴定师。
  时常看到他过去的学生给他寄来信件,他是多好的老师啊!郝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与鞭策、句句激励与引导是给予我的最大的力量,让我无畏无惧,勇敢前行。
(文学院 陈奇)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1209次访问,全刊已有4666818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