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我曾是个兵
作者:学生记者 周蕾 魏广印 商晓晨 韩杨
查看:44   








  在聊大,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暂别校园,投笔从戎,进行历练;还有一群人,他们少年从军,在军营百炼成钢,却又来到了宁静的校园,寻找学术氛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学生士兵。
  部队,是让你坚强的地方

      “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于莹大一时选择离别校园,怀着对军营生活的憧憬与热爱踏上了参军之路。
  于莹,参加的是海军,军营所在地是浙江宁波,夏季多雨潮湿,冬季阴冷袭人,加上对家人的思念,让她吃尽了苦头。部队不像学校那般自由,就连给家里打电话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一周5分钟,班长允许后开始掐表,于莹都是飞冲到楼下的电话亭,生怕浪费一丁点儿时间。很多时候,打电话也无言以对,就是啪嗒啪嗒两头掉眼泪。
  对于莹来说,最让她刻骨铭心的是每日的训练生活。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戴帽子、扎武装带、穿作战靴;六点半跑步5圈,跑完步,赤红着脸颊的于莹喘着粗气就要做仰卧起坐和深蹲、蛙跳。夏天,汗打湿了海魂衫,糊在身上又滑落在地。基本的体能训练,匍匐前进蹭得肩肘旧伤又添新伤,每天练习闭一只眼的瞄把射击,于莹一项项都挺了过来。
  曾有段时间,各种繁杂的事情压得于莹喘不过气,心情焦虑。晚上想家了,就躲在被窝里哭,第二天早上眼肿得像铃铛一样,但班长从不会安慰她,谈起这些,于莹说:“因为,部队就是让你越来越坚强的地方。”
  百般磨炼,终为钢筋铁骨

      周志涛是陆军退伍兵,部队见证了他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他退伍后,来到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拾学业,过起了与军营截然不同的宁静生活。
  新兵集训期是一段无比“苦痛”的日子。正步走训练时,手臂挂上两斤重的水壶;站军姿时,下巴跟脖子、两腿之间夹着扑克牌;练习爬战术时,蹭得胳膊上伤痕累累;做俯卧撑训练时,双臂颤颤发抖……这些训练时的点滴,每一个退伍老兵都记忆犹新。
  周志涛曾进行过七天徒步行军220公里的拉练,拉练内容包括高速的急行军、环境恶劣的强行军、昼夜不舍的夜行军。拉练强度非常大,从黑夜到白天,再从白天到黑夜,在蜿蜒不尽的山路上翻越,一路走着,累到不想说话,站岗时,经常站着站着就睡着了。拉练队伍途经人群密集的城镇,是这些士兵最自豪的时刻。因为接触到老百姓,才深刻体会到保家卫国的意义,忍不住又将肩上抗的抢拉得更紧了。陷于回忆的周志涛说:“部队生活告诉我,没有什么是你干不成的,也没有什么是你适应不了的。”
  只因我曾是一个兵

      他们在朝气蓬勃的年纪走进军营,虽然吃了很多苦头,但是这些经历也让他们成长了很多。
  我校计算机学院大一新生毕燕飞曾是一名火箭军军人,她说:“从军营回来后,我变得更外向、更成熟、更自信,像之前的竞职演讲、才艺展示,自己很畏惧不情愿去参与,现在在部队里培养的‘见第一就抢,见荣誉就扛’的作风,让自己增加了胆量,可以非常自信地去参与竞选。”
  新生军训,退伍老兵隋建军任军训教官并担任排长。训练时,他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学弟学妹;休息时,他又像大哥哥一样和他们打成一片。他说:“因为我曾是军人,军训时就得严格要求他们,正步、踏步等一系列动作就要努力做到军人的样子。”新生同学们说:“十几天的军训,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果断、负责、有担当的军人形象,隋排长教会了我们认真和不服输的精神。”
  战士归乡仍是兵。于莹过惯了充实的军营生活,喜欢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周志涛不忘体能训练,每周跑一次五公里;毕燕飞听到校园广播里的军歌,心思就会飘到激情燃烧的军营;隋建军听到清晨国防生的口号声,仍会在睡梦中猛地坐起来……退伍后,他们告别军营,重回大学。他们的身上多了一种轫性与坚持,也更懂得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
(学生记者 周蕾 魏广印 商晓晨 韩杨)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6093次访问,全刊已有4669107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