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住建部、国家文物局通报批评聊城、大同、洛阳、韩城、哈尔滨等五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遗存遭到严重破坏,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
聊城、大同、洛阳等被通报,谁将首次告别“历史文化名城”?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杨凯奇
查看:62   

  常出现于《水浒传》《金瓶梅》等典籍中的山东聊城古城,正被“改造”得越来越新。
  一组谷歌地球图片见证了这座千年古城的十年大变样:2006年,古城街巷纵横,保持旧有格局;2011年,一片废墟,几乎只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岳楼等几处完好的建筑;2017年,废墟上挤满了崭新的仿古别墅。
  “古城里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全毁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副主任、曾筹划和主持了平遥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曹昌智非常惋惜。他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探索,作为聊城市的专家顾问,2010年专门给聊城市领导写过劝阻信,也没能扭转。
  如今,古城“拆真建假”终于被通报批评。2019年3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部分保护不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通报》。聊城和其他四座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洛阳、韩城、哈尔滨一起,因“历史文化遗存遭到严重破坏,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而受到通报批评,并被要求限期整改。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通报的背景是,2017-2018年,住建部、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评估检查。此次检查,由各省上报各自历史文化名城情况,再在每个省选一两个城市抽查。
  此次通报警告,对于整改不到位的城市,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将提请国务院撤销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1982年起建立的一种文物保护机制,由国务院确定并公布。目前,中国共有134座。
  “去过聊城的很多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纷纷议论,一任领导毁了一座古城,像这样怎么得了!早该摘掉聊城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帽子了。”曹昌智认为通报非常及时。
  如果有城市被“摘帽子”,这将是中国第一次取消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必将引发警示和震动。
聊城问题最严重,大同最受关注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通报的5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在古城内大拆大建、大搞房地产开发”的聊城问题最严重,大同则最受关注。
  这也是聊城第二次受到通报批评。2012年,时值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30周年,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展开大范围检查评估,并在2013年通报了检查中发现的8座保护不力的名城,聊城在列。时任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点名批评聊城“拆真名城,建假古董”。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认为,聊城可能还违反了原国土部于2006年公布的“停止别墅类房地产项目供地”的要求,且破坏过甚,几乎不可逆转。
  除聊城外,通报还指出大同、洛阳“存在在古城或历史文化街区内大拆大建、拆真建假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曾开创古城保护“大同模式”的耿彦波于2019年年初辞去太原市长一职。此前,耿彦波离任大同市长时,万人为其送行。民众的支持,为重建城墙、拆民居建仿古建筑的“大同模式”戴上了光环。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张广汉参与了对大同和洛阳的评估检查,他认为,“耿彦波修的仿古建筑,是他从榆次(耿彦波曾改造过山西榆次老街)带来的晋中风格,和大同本身的雁北民居并不相符。”
  张广汉介绍,洛阳在老城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尤其文峰塔周边进行的拆迁,是引来通报的原因。“三百多户拆迁户状告洛阳市老城区政府,官司还打赢了。”
  2014年,324位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居民将洛阳市老城区政府告上了法庭,要求其撤销2013年作出的征迁决定。这份决定要求两万余居民接受政府的安置标准,搬出世代居住的老街区。洛阳市中院判决,老城区政府的房屋征收决定违法,责令其针对资金不到位及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审批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相较于大同、洛阳和聊城被通报的“拆真建假”的问题,通报对韩城的批评较为委婉,“存在破坏古城山水环境格局问题”。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韩城古城的东北区域由陕西省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等出资进行改造,古城南关的街区被拆改成了南门广场,但因历史风貌保存情况稍好,容易整改。
  而哈尔滨“存在搬空历史文化街区居民后长期闲置不管问题”。据了解,被通报的街区可能指南岗区花园街和海城街一带,那里有许多被称作“黄房子”的俄式民居,是沙俄修建中东铁路时的铁路员工住宅区,有不少近代名人故居。
  2011年开始,哈尔滨对这一片区进行“复兴”,挪走工厂和居民,意图打造“集商务创智、风情休闲、文化消费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但时至今日,规划迟迟未能落地,一些残破老屋尚未得到维修。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建议进一步公开具体情况,“让社会看看,引起反思”。
“市民很喜欢,觉得效果很好”
  六百余字通报,激起千层浪。
  2019年3月25日,大同广播电视台的微信公众号“看大同”发布了一篇题为《坚定不移地把握大同发展的大趋势》的文章。
  这篇标题看似平常的文章写道,“(通报)在我市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同近十多年的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及合理利用工作面临全面否定,整个城市的经济建设发展将何去何从……国家文物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尊重历史,要历史地看问题,要考虑各地特殊的情况,尤其是要把各地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能机械地照搬法律条文,进行通报批评,以致惩戒。”
  南方周末记者发现,这篇与通报公开“顶牛”的文章,近日已被悄然删除。
  “大同的反驳可能只是开始。”张松猜测,其余4座城市将陆续做出反应。
  曹昌智曾多次苦口婆心劝阻,甚至写信、发函制止这些问题,但没有引起当地领导的重视。直到通报之后,几个城市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陆续请他组织中国名城委帮助指导整改。中国名城委是住建部指导的学术平台。
  通报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讨论。在很多人眼中,“拆真名城,建假古董”显然不对,但拆掉老城区破旧的民房、将居民安置到小区楼房的做法,确实能赢得当地居民的支持,大同便是典型的例子。其他城市想效仿,住建部为何难亮态度?张松以大同官员一次在面对住建部检查时的说辞为例:“第一,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不是个人的决定;第二,也有很多专家支持;第三,人民群众很喜欢,觉得效果很好。”
  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的一位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直言,“城市的功能,归根结底是居住和生活。发布(通报)的人不居住在这个城市,古城保护的是好是坏,大同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他回忆,在耿彦波主持的古城改造前,古城无论是道路还是房屋都破落不堪,“满街的污水,上完厕所都倒在马路上,居住条件极其恶劣”。而现在,市民们看到城市的变化、居住环境和空气的改善,“心里自然会有一个判断”。
  他认为,被拆掉的民居有价值的很少,即便看上去比较好的房子也是包砖的土坯房,难以像南方砖木结构的民居那样修缮后继续使用。“土坯房一落架大修,马上就塌了,这是实际情况。”
改善民生并非要全部推掉古迹
      事实上,改善民生并非要全部推掉古迹。
  南京大学政治学教授、古城保护者姚远认为,居住条件恶化不是拆除历史街区的理由,反而表明了当地政府在历史文化街区的社区治理、民生改善工作上存在严重的短板。“这是因果倒置。”
  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两个原则。曹昌智以平遥古城举例,“平遥的建筑基本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了,也没有要求古城居民全部迁走,旅游不是一样发展得很好?旅游为古城居民提供了工作,他们就能留下来并且安居乐业。”
  据阮仪三观察,近年在苏州、扬州古城内,出现了一百多个新建的、古典式样的园林。他曾到一户扬州人家做客,主人不仅带他看自家新建的园子,还点上香炉,烹茶抚琴招待他。以园林为载体,古代文人的风雅生活也复苏了。“古城建筑的保存,给这种古典园林复兴留下了基因。”
  曹昌智指出,“其实我国13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都编制了保护规划。但是一些规划往往束之高阁,做做样子,没有认真实施。地方只是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品牌,搞过度旅游开发和商业地产开发。”
  然而,耗费巨额资金改造出的古城,却遭遇“门前冷落鞍马稀”的现状。这些城市普遍忽视了有原住民居住的历史街区的价值,也忽视了对旅游业态的选择,只一味强调改造。
  在支持古城保护的人们看来,拆迁改造带来的损失往往是不可挽回的。
  66岁的张利华是韩城市文化馆的退休人员,对韩城历史文化如数家珍。有时他爬上山头,看着脚下的古城,不胜唏嘘:城东串串巷的一幢大宅被拆了,宅子主人的祖先曾做过御前侍卫。韩城曾是扼守黄河天堑,屏藩关中京畿的军事雄镇,后山的赵家寨曾是其防御体系的一个部分,如今的“新天地”商场,切断了古城和赵家寨的联系。
  据曹昌智介绍,韩城古城与寨堡双重军事防御体系是中国现存历史文化名城的孤例,这种古城与寨堡的空间关系见证了历史,展现了冷兵器时代罕见军事格局,被切断联系,不可不谓之遗憾。
  韩城一家客栈老板即发现,自从古城南关拆迁开始后,旅游的人少了,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居民都被迁走了,就没什么人气。”
历史文化名城可能会“摘帽”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此次通报的城市将面临“摘帽子”风险———被取消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一名不愿具名的专家透露,此次通报发布的机缘,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历史文化名城制度建立35周年,住建部、国家文物局进行了相应检查评估;另一方面则是呼应住建部党组2018年“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当时的通报就指出,结合2017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评估检查,“研究起草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列入濒危和撤销称号的标准。”
  张松表示,一项制度要有进有出才能永葆活力。国家文物局针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多次发文,“这些城市属于顶风作案,现在有可能摘其中一顶帽子”。(来源:《南方周末》本文有删节)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93744次访问,全刊已有4669096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