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烧饼从来只有冷的
作者:北庭小白杨

  金启孮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女真文专家,本姓爱新觉罗氏,是清乾隆帝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七世孙。他在回忆文章里,曾写到自己的父亲,在清朝还挂着镇国公的爵位,从小锦衣玉食。到了民国家业败落,家奴没了自己上街买饭吃,才发现烧饼竟然是热的!因为以前家奴伺候时,都是买冷烧饼带回去给主子吃,这样做的原因是防止主子们突然想吃热烧饼,自己来不及置办或者买了送回去也变凉了,容易招来家主的责罚。结果这位养尊处优的镇国公老爷,因为从不亲自买东西,居然打小以为烧饼从来只有冷的。
  以前也听过此类故事,说宫廷之中忽悠皇帝,各种吃喝都是以次充好,就是防着皇帝突然想吃却找不到上品供奉,惹得皇帝生气责罚甚至杀头,因为煮饭不及时吃饭不对味杀厨子的皇帝历史上有的是,也算是宫廷服务从业者们千百年来总结下来的些小聪明。还有就是奇珍异品或者非时令食物要少做,比如鲸鱼刺身熊掌汤,又比如冬天供应哈密瓜,皇上吃美了,下次又要,没处找保不准就挨罚。所以大家都想着法的让皇上吃不到好东西,要么藏着掖着不让知道,皇上还以为自己享尽了人间美味,其实很可能吃的都是残次品,就像进贡的鲜果往往先入了刘瑾、和珅之流的家院,皇爷们吃到一点次品还沾沾自喜,天恩雨露颁赐群臣。要么就是吓唬皇帝,说某某食物特别珍贵,吃一次起码要花几百两,够在京城买个四合院了。皇上都要保持好形象啊,怕给后世留个光顾吃喝不管百姓死活的口碑,于是再嘴馋也只好忍了。总之这么敷衍下去,皇上的物质生活有时过的还不如京城的地主老财呐,人家是有钱想吃啥吃啥,皇上反而是处处受制不能随心所欲。
  那这类故事有可能是真的吗?看看明清的历史记录,还真有些相似的印记,只不过看着更像是皇帝下属的茶饭部门,借机揩皇帝家油水自肥而已。《万历野获编》就记载这样一个故事,说明穆宗刚登基时,有天想吃坚果饼,让太监们去准备,结果等来等去等到的是尚膳监和甜食房送上的一本预算书,说做坚果饼,需要准备坚果、糖饴等各种物料,合计要几千两银子。明穆宗谁啊,当了十几年的冷宅王爷,接触过民间生活,知道公公们是想借机发财,于是哂笑道,你们只要去东长安大街勾栏胡同,花五钱(0.5两)银子就能买一大盒,哪里用得了那么多钱。眼见这主抠门忽悠不了,于是“内臣俱缩颈退”。崇祯帝也是藩邸出身,进宫后一次想吃饴糖,太监们同样上个单子说要几十两银子,崇祯说你们逗我呐,让人拿点零钱跑前门大街买了一堆回来。这些位皇上还算是有些生活阅历知晓宫廷内情的,像清朝光绪皇帝打小入宫,根本不了解民间生活,他爱吃鸡蛋,每天都要吃四个,结果御膳房给开的价,是三十四两白银。当时京城的旗人正丁,每月工资也就二两左右,拿着养一大家子过活,这四个鸡蛋钱算过来是十七个部队士官养家糊口的工资了,可见内务府这帮采办有多黑。有趣的是某次光绪爷和老师翁同龢闲谈,说起鸡蛋好吃,可这东西这么贵,翁师傅你吃得起吗?大臣们都是人精啊,翁同龢一听就知道其中有猫腻,肯定是内务府这帮孙子虚报冒领骗皇上家钱,但他不敢说啊,只好敷衍:“回皇上,臣家里只有遇到年节祭祀,才敢偶尔买一个尝尝,平时哪里吃得起。”真是逼着老实人说瞎话了。
  这么些个弊端皇帝难道不知道吗?很多时候他比谁都清楚,说白了就是体制内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他动不了也不敢动。就像明穆宗,他还爱吃驴板肠,但自己能忍则忍不敢常要,就怕手下这帮太监,把驴板肠写进御膳单子里设为定例,打着皇帝特供的牌号,要设专门机构找专人养驴,吃顿驴肠就要杀头驴,结果同样的驴板肠,百姓吃也就几个铜板的事儿,皇帝吃就可能搭进去几百头驴的价钱了,到最后送到自己嘴边的,也就那两三口。又如大清道光皇帝,某次想吃片儿汤,令膳房给做一碗。结果第二天一早,内务府一帮人跑来送材料,声称自己连夜加班辛勤王事算了半天,得出如下结论:皇上您要吃片儿汤,需要新建御膳房一所,而且要有专供、专官办理,累计需要花上万两白银。道光毛了,玩儿闹啊你们?!去!前门大街某某饭馆,他们家的片儿汤最好,一碗才四十文,快给我端去!内务府都是混不吝,得了您嘞,忙不迭又去勤劳王事,跑到下午才回来复奏,说这家饭馆已关闭多年了(指不定去勒索人家让人家关店避几天去了)……记载里说道光爷此时的反应是“上无如何,”说白了就是无可奈何,他太知道了,这个利益圈已经固化,非自己能够解决的了,于是明知道前门大街有饭馆有片儿汤,就是想吃也吃不到,于是只好“太息曰:朕终不以口腹之故,枉费一钱耳。”老子就算馋死,也不让你们这帮龟孙得逞刮老子的钱,于是放弃了对片儿汤的想往……后世传说道光帝吃鸡蛋,一个鸡蛋要银五两,傻子似的被内务府欺瞒。其实不然,道光帝非不食人间烟火者,清末欧阳昱《见闻琐录》记载,道光与大臣闲聊,问起外面鸡蛋价钱,大臣不敢直说,含糊着往高了扯,说贵的一个七八十文,便宜的要八九文,道光大笑:“朕食一鸡卵,需钱一千二百枚。”端午节又与外臣闲聊,问起白糖价格,回答说一斤要百文钱,道光帝笑着用手指比个小圆,说我吃这么一小盘,要我十二两银子。对于这类积弊他是门儿清的,所以每年年底,“内务府奏销上,宣宗每览之,必怒形于色,然不能逐物问外价,即问,几人肯直对?一怒后,仍置之而已。”
  所以说做皇帝,于口腹之上,也是可怜的很呐,并不是想吃啥就吃啥,再惨点像同治皇帝小时候,为了养成皇家所谓少食养生的范儿,天天喝粥饿的偷偷摸进太监屋子里偷饭吃,被当场抓了夺了大饼,送空房子里任你哭喊不放出来,说是清心败火。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他的嫡祖母叶赫那拉氏,说:朱门酒肉多得发臭,朱门子弟常生的毛病则是消化不良,《红楼梦》里的贾府“净饿一天”是很有代表性的养生之道。我祖母就很相信这个养生之道,总不肯给孩子吃饱,据说一只虾也要分成三段吃,结果第四个男孩又因营养不够,不到五岁就死了。王府里的老太监牛祥曾说过:“要不然怎么五爷(载沣)接了王爷呢,就是那位老福晋,疼孩子,反倒把前面几位小爷给耽误了。”结果载沣以“庶出”第五子的资格,当上了第二代的醇亲王。
  天潢贵胄竟营养不良,今人看来不可思议,但据清代王爷后人的回忆,说起王府乃至皇家的饮食都不及民间甚矣。如有兴趣,可读《王府生活实录》、《回忆醇亲王府的生活》或《府邸世家的满族》以为参考吧。 (来源:豆瓣网)
(北庭小白杨)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6480次访问,全刊已有4652575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