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从赵姨娘到曹七巧:被剥削的女儿们
作者:闫红


张爱玲手绘的“曹七巧”


  《红楼梦》里的主要人物,个个被描画皴染得立体,唯有贾政之妾赵姨娘,一出场就出丑,一说话就招来暴击,以至于有读者怀疑是不是曹公父亲真有个小老婆,做过他无法原谅的事,否则,以曹公之大才,为何偏偏把这个人塑造得像个丑角。
  个中恩怨已不得而知,我想说的是,曹公到底是一个有着写实良心的作家,再厌恶赵姨娘,还是给她留了个出口,她愚蠢、易怒、见识短浅,但她也有她的痴心与赤诚———对她的娘家。
  第二十五回,赵姨娘和马道婆算计王熙凤,曾说:“我白和你打个赌,明儿这一分家私要不都叫她搬送到娘家去,我也不是个人。”她用哪只眼睛看到王熙凤会把贾家的钱弄到娘家去?书里可是从未透露过蛛丝马迹。相反,王熙凤每每以娘家富贵为傲,在贾琏面前要强时就说:“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把太太和我的嫁妆细看看,比一比你们的,哪一样是配不上你们的?”这话是气话,也有点夸张,但她曾有巨额陪嫁应该是不错的。
  张爱玲曾说,北方的大户人家嫁女儿,嫁妆唯恐不丰厚,怕人家说卖女儿。她祖母那包括了土地屋舍珠宝的嫁妆,足以为证。在封建时代里,有家底的父母,只能以这种方式护佑嫁出去的女儿。小姐们拥有丰厚的嫁妆,这是震慑,也是讨好,恩威并施,让婆家人不敢轻举妄动。赵姨娘真是以自己之心,度王熙凤之腹了,估计除了贴补娘家,她对别的花销也没有想象力。
  赵姨娘对娘家忠心耿耿,不遗余力维护娘家的利益。她弟弟赵国基去世之后,荣国府照例要赏一笔抚恤金,对于妾的直系亲属,标准有两种:像袭人这种打小从外面的买来的,母亲去世,可得四十两赏银;赵姨娘的父母家人是贾府家奴,亲属的抚恤金就只有二十两。
  管家申领赵国基的抚恤金时,正赶上王熙凤生病,探春当家,李纨宝钗协助,那些管家婆子欺负她们新上手,想看笑话,对于李纨提出依照袭人前例赏四十两银子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探春敏锐地发现问题,减了一半。赵姨娘气势汹汹地杀上门来,又哭又闹地大撒其泼。按说,四十两也罢,二十两也好,都归赵国基的老婆孩子,她又何必让自己的女儿难堪?这一方面是赵姨娘愚蠢地认为自己被欺负了,另一方面,也是她维护娘家利益的惯性使然。
  她甚至梦想着探春出了阁之后额外照看赵家,探春嫌弃赵姨娘时不时地出乖露丑,更要强调:我是太太的女儿,我的舅舅王子腾刚升了九省检点。
  赵姨娘强迫探春承认她以及她的娘家,让探春很受伤;探春咬牙切齿要与赵姨娘以及她娘家切割清楚,也让赵姨娘很火大。这是她们母女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赵姨娘对娘家如此忠实,是她娘家对她疼爱有加吗?显然不是。
  赵姨娘的做派,更像《金锁记》里的七巧,她们的处境也很像,同样从底层进入豪门内部,同样得不到夫家的尊重,同样利益至上,同样对娘家多有贡献。
  赵姨娘自称 “像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多年”,七巧的日子更熬煎,她家里为了攀附富贵,将她嫁给身患“骨痨”的姜家二少爷。钱成了七巧唯一的安慰,跟心上人姜季泽她都斤斤计较,对娘家她倒很慷慨,跟她哥嫂一见面,就送了他们金首饰、金表等贵重礼物。她哥哥却理直气壮地说:“我就用你两个钱,也是该的。当初我若贪图财礼,问姜家多要几百两银子,把你卖给他们做姨奶奶,也就卖了。”赫然以施恩者自居。
  七巧未尝不知道哥哥的厚颜无耻,还说出了与《红楼梦》里鸳鸯所言相似的那句话:“我早把你看得透里透,斗得过他们,你到我跟前来邀功要钱,斗不过他们,你往那边一倒。”但依旧难以割舍,她嫂子都看出她“分明有些留恋之意”。
  七巧都被她娘家吃定了,被吃定的原因,不在于他们对她好,反而是他们对她不好。在她的原生家庭里,应该有这么一个认知:女孩就该任人摆布,就该被牺牲掉的。
  一个人对世界的很多认知,形成于成长期,在我们弱小时,我们很容易信服强大者的说法,若一个女孩生在轻贱女性的家庭,她可能就会以为这理所当然,更要命的是,她会觉得,亲人尚且对自己这么坏,外面一定更危险。
  这也许是最彻底的摧毁,它不但剥削你,奴役你,还让你心甘情愿地维护这个体系。即使你知道其中有鬼,还是不由自主地为之作伥。
  七巧最终摆脱了娘家的奴役,她疯了,对人世完全失去信任。我总觉得这是作家的合理想象。事实上,更多人如赵姨娘,她不想疯,她还要活下去,就得和她的娘家,恩怨交加地活下去。
  她的幸福,只能建立在他们的幸福之上,她被伤害的尊严,也只能在他们的恭维和半真半假的体谅里找补,帮娘家人跟这个世界争抢,成了她活下去的信念。她必须和他们抱成团,冲锋陷阵,铤而走险,撒泼耍赖,能抢到一点是一点。虽然想起来心中也有怨愤,口中也有恶声,但没办法,她生命的格局已定,一个被剥削与压迫的女儿,只能拥抱这泥淖里的温暖。
  (原文出自“腾讯大家”,本文有删节)
(闫红)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1679次访问,全刊已有46518625次访问